方法一:R – T – F 框架(角色·任务·格式)

结构解析 角色定位:指定AI需要扮演的领域角色(如生产车间主管) 任务指令:明确具体任务目标(如制定效率提升方案) 格式要求:限定结果呈现形式(如流程图/表格)

应用示例

角色:生产车间主管  
任务:制定包含工序优化、减废策略、自动化升级的效率方案
格式:请用流程图展示方案

问小白 – DeepSeek R1

方法二:T – A – G 框架(任务·行为·目标)

操作逻辑定义任务:说明需解决的业务问题 ▸ 指定行为:要求采取的具体措施 ▸ 量化目标:设定可衡量的改进指标

典型提问

任务:优化生产计划排程以提升订单准时率  
行为:作为调度员采用换线时间压缩、智能批次优化策略
目标:实现生产周期缩短15%+,交付率≥98%

方法三:B – A – B 框架(问题·成果·路径)

实施步骤

  1. 痛点诊断:描述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
  2. 预期成果:说明希望达成的改进效果
  3. 方案需求:要求提供实施路径与步骤

案例示范

问题:原材料供应波动、设备OEE<65%、交付延误率12%  
成果:设备利用率≥85%、交付周期压缩30%
路径:请设计包含物料系统升级、TPM推行的实施方案

方法四:C – A – R – E 框架(情景·行动·结果·案例)

四维提问法情景设定:背景说明(如工厂智能化改造) → 行动指令:要求具体实施动作描述 → 结果预期:明确量化改进指标 → 案例佐证:请求典型成功案例参考

完整模板

情景:计划部署MES系统提升效率  
行动:请说明实时监控、异常预警等实施措施
结果:要求生产浪费减少40%、换模时间缩短50%
案例:请提供汽车部件厂数字化改造案例

方法五:R – I – S – E 框架(角色·信息·步骤·期望)

质量改进专用角色绑定:指定专业身份(如质量工程师) ▶ 信息输入:提供具体问题数据 ▶ 步骤需求: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措施 ▶ 目标设定:明确质量改进KPI

实战应用

角色:质量管理工程师  
信息:生产线不良率2.3%(尺寸偏差/表面缺陷/功能异常)
步骤:请分析原因并制定SPC控制流程
期望:目标不良率≤1%,客户满意度提升

Categorized in:

AI,

Last Update: 12 3 月, 2025

Tagged in: